您的位置:首页 >丰润课堂>教海探航>详细内容

教海探航

但愿人长久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-12-20 12:32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
课题

2、但愿人长久(第一课时)

课型

 

教学准备

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。

课时

6

学习

目标

基础

目标

 1、学会17个生字,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。

2、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。

3、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,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。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,进行美的熏陶。

4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。

拓展

目标

 

教学重难点

重点: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含义。

难点同上

一次备课

二次备课

一、引入新课

1、谈话导入: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

是什么节?

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?

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?

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?

2、小结: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,人们合家团圆,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。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,我们也常常会听到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蝉娟”的祝愿。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?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?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。(出示课题)

3、齐读课题。

二、 初读课文

1、自由读课文,要求: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,不读错字,不添字,不漏字,速度可以稍慢一些。

2、出示生字词,指名试读生词,纠正读音:奔、蝉、辙、延。

3、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。

4、提问: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?怎样记住它们?

5、尝试听写。

6、组织反馈。

7、提问:在预习中,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?

8、齐读生字词。

三、 再读课文,理清层次

1、小声再读课文,要求正确、流利,速度适中。

2、指名分节朗读课文,把句子读通顺。思考: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

3、默读课文,要求有一定的速度,思考:围绕这件事情,课文先讲了什么?接着讲了什么?最后讲了什么?尝试给课文分段。

4、组织交流。

5、小结:一(3)二(4-5)三(6)

四、小结

1、小结:学习了这篇课文,你有什么收获?

2、布置作业:

 

基础练习

1、听写生字词。

2、熟读课文。

3、思考:课题“但愿人长久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?

拓展练习

1、搜集抄录《水调歌头》全文。

2、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。

板书

设计

但愿人长久

苏轼 
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蝉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课题

2、但愿人长久

课型

 

教学准备

 

课时

7

学习

目标

基础

目标

 1、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

2、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,理解但愿人长久,千里工婵娟的含义。

拓展

目标

 

教学重难点

重点: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含义。

难点同上

一次备课

二次备课

一、回顾复习

1、听写词语,并且反馈。

2、提问:(1)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

(2)课题“但愿人长久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?

3、检查读书情况:出示《水调歌头》,指名读。

二、 细读课文

1、指名读第一小节,思考: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?

2、中秋之夜,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,苏轼呢?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、3自然段,思考: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?

3、提问:①“心绪不宁”是什么意思?这儿指什么?

       ②苏轼为什么“心绪不宁”?

4、默读第三小节,思考: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?把关键词标注出来。

5、相机理解“手足情深”,“一起----一起----”“ 形

影不离” “七个年头”这些词语,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,并指导读出感情.

6、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此时此刻,苏轼在想什么呢?自由读第4、5自然段,思考: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?为什么有这些想法?

7、相机指导理解:

(1)出示句子:“无情的月亮啊,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、这么亮呢?……”

提问:①“无情”是什么意思?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?

②“偏偏”表达了什么情感?

③看到月亮,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?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?

指导朗读。试着背诵这段话。

(2)出示语段:

他转念又想: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、有离也有合的,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、有圆也有缺一样,哪里会十全十美呢!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,虽然远隔千里,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!

提问:①“转念”是什么意思?

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?

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?

④现在,呢知道诗句中的“婵娟”是指什么了吗?

8、提问:

①你们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?

②这些诗同这首《水调歌头》相比,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?

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?

9、齐诵《水调歌头》。

三、小结,布置作业

1、小结:学习了这一课,你有什么收获?

2、布置作业:

 

基础练习

1、熟读课文,背诵4、5、6自然段。

2、练习背诵、默写诗词。

拓展练习

课后练习4

板书

设计

心绪不宁

       埋怨 } 通情达理

但愿人长久  转念

       宽慰 }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【打印正文】

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