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愿人长久
课题 | 2、但愿人长久(第一课时) | 课型 |
| 教学准备 | 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及录音机。 | ||
课时 | 6 | ||||||
学习 目标 | 基础 目标 | 1、学会17个生字,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。 2、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。 3、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,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。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,进行美的熏陶。 4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。 | |||||
拓展 目标 |
| ||||||
教学重难点 | 重点: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含义。 难点同上 | ||||||
教 学 过 程 | 一次备课 | 二次备课 | |||||
一、引入新课 1、谈话导入: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 是什么节?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? 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? 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? 2、小结: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,人们合家团圆,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。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,我们也常常会听到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蝉娟”的祝愿。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?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?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。(出示课题) 3、齐读课题。 二、 初读课文 1、自由读课文,要求: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,不读错字,不添字,不漏字,速度可以稍慢一些。 2、出示生字词,指名试读生词,纠正读音:奔、蝉、辙、延。 3、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。 4、提问: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?怎样记住它们? 5、尝试听写。 6、组织反馈。 7、提问:在预习中,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? 8、齐读生字词。 三、 再读课文,理清层次 1、小声再读课文,要求正确、流利,速度适中。 2、指名分节朗读课文,把句子读通顺。思考: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 3、默读课文,要求有一定的速度,思考:围绕这件事情,课文先讲了什么?接着讲了什么?最后讲了什么?尝试给课文分段。 4、组织交流。 5、小结:一(3)二(4-5)三(6) 四、小结 1、小结:学习了这篇课文,你有什么收获? 2、布置作业: |
| ||||||
练 习 设 计 | 基础练习 | 1、听写生字词。 2、熟读课文。 3、思考:课题“但愿人长久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? | |||||
拓展练习 | 1、搜集抄录《水调歌头》全文。 2、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。 | ||||||
板书 设计 | 但愿人长久 苏轼 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蝉娟。 | ||||||
教 学 反 思 |
| ||||||
课题 | 2、但愿人长久 | 课型 |
| 教学准备 |
| ||
课时 | 7 | ||||||
学习 目标 | 基础 目标 | 1、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、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,理解但愿人长久,千里工婵娟的含义。 | |||||
拓展 目标 |
| ||||||
教学重难点 | 重点:理解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含义。 难点同上 | ||||||
教 学 过 程 | 一次备课 | 二次备课 | |||||
一、回顾复习 1、听写词语,并且反馈。 2、提问:(1)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 (2)课题“但愿人长久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? 3、检查读书情况:出示《水调歌头》,指名读。 二、 细读课文 1、指名读第一小节,思考: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? 2、中秋之夜,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,苏轼呢?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、3自然段,思考: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? 3、提问:①“心绪不宁”是什么意思?这儿指什么? ②苏轼为什么“心绪不宁”? 4、默读第三小节,思考: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?把关键词标注出来。 5、相机理解“手足情深”,“一起----一起----”“ 形 影不离” “七个年头”这些词语,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,并指导读出感情. 6、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此时此刻,苏轼在想什么呢?自由读第4、5自然段,思考: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?为什么有这些想法? 7、相机指导理解: (1)出示句子:“无情的月亮啊,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、这么亮呢?……” 提问:①“无情”是什么意思?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? ②“偏偏”表达了什么情感? ③看到月亮,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?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? 指导朗读。试着背诵这段话。 (2)出示语段: 他转念又想: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、有离也有合的,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、有圆也有缺一样,哪里会十全十美呢!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,虽然远隔千里,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! 提问:①“转念”是什么意思?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?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? ④现在,呢知道诗句中的“婵娟”是指什么了吗? 8、提问: ①你们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? ②这些诗同这首《水调歌头》相比,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?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? 9、齐诵《水调歌头》。 三、小结,布置作业 1、小结:学习了这一课,你有什么收获? 2、布置作业: |
| ||||||
练 习 设 计 | 基础练习 | 1、熟读课文,背诵4、5、6自然段。 2、练习背诵、默写诗词。 | |||||
拓展练习 | 课后练习4 | ||||||
板书 设计 | 心绪不宁 埋怨 } 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 转念 宽慰 } | ||||||
教 学 反 思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