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定理想信念 做“四有”好教师
——永丰小学“我的教育故事”征文选登(1)
有一种美妙的生物叫春蚕——春蚕到死丝方尽;
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叫红烛——蜡炬成灰泪始干;
有一种博大的情怀叫奉献——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。
今天,我们一起跟着郭红霞老师走近身边的好教师,走近她的AI同事。
我的AI机器人同事
南京江北新区永丰小学 郭红霞
早上七点,我走进办公室,发现一个人都没有。我暗想:看来我是第一个到的。一路走向我的办公桌,咦?办公室的地面怎么这么干净?好像还有未干的水渍。难道保洁阿姨一早来拖过地了?不应该呀,还没到保洁阿姨上班的点呢!
七点零五分,我走进食堂,只看到寥寥几位同事在吃早餐,其中就有和我搭班的刘老师,她是我们班的英语老师,兼任班主任。此时,刘老师已经快吃完了,我刚坐下,她就起身收拾餐具离开了。
七点二十分,我吃完早饭离开食堂走向教室。老远我就听到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,声音虽不响亮,但可以听出读得很认真。我心想:今天这帮来得早的孩子很自觉嘛,都主动早读了。走进教室一看,哦,原来刘老师正坐在教室里改作业呢,还组织先到学校的学生读起了书。我对她说:“我来看着学生吧,你回办公室歇歇吧。”她听了,笑笑说:“没事,我改完这几本就走,不打扰你吧?”
八点十分,我早读刚下课,刘老师就又走进班级,找了几个家庭作业有问题的孩子,耐心地辅导起来。
九点整,大课间活动开始了,刘老师跟在孩子们的队伍后面跑操,动作轻盈、充满活力,一边跑一边关注着队伍里动作不标准、节奏跟不上的孩子,时不时提醒一下或鼓励一下。跑操结束后,她又和孩子们一起练习跳长绳,一边甩绳一边指点着孩子们怎样跳得更好。孩子们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,就连平时最不喜欢跳长绳的几个孩子也在她的鼓励下加入了进来。
中午十一点五十分,吃午饭的时间到了,我匆匆赶往教室,准备帮学生打饭。可进了教室才发现,同学们已经井然有序地排成两队,有两个孩子正在帮同学们打饭打菜,而刘老师正站在旁边指导。我惊讶地问:“刘老师,孩子们都会打饭了?”刘老师微微一笑,说:“孩子们都很想打饭打菜呢!他们很聪明,我简单教了一下,他们就掌握了方法。”说完,她继续转身指导孩子们如何做才能避免把饭菜撒出来,如何才能把撒出来的饭粒和菜汁清理干净。我走上前,正准备给自己盛饭,刘老师赶忙说:“郭老师,你的饭菜我已经帮你盛好了,你快趁热吃吧!”我看了一眼桌上的饭菜,感动地说:“怎么好意思让你帮我盛饭?你先吃,我重新盛。”刘老师赶忙按住我的手,诚恳地说:“举手之劳而已,我等学生分完饭再吃,不急。”于是,我只好受宠若惊地坐下吃饭。当我快要吃完时,孩子终于打完了饭,刘老师也终于为自己打好了饭。正当我以为她要坐下来吃饭时,她却又拿起菜勺,大声问孩子们:“谁要添饭添菜啊?”直到把多余的饭菜都分下去了,她才捧起自己的碗,三下两下随便扒拉了几口。我想:饭菜可能都不热了吧。
吃完午饭,我觉得有些疲倦,就准备回办公室休息一会儿,可刘老师又坐下改作业了,还时不时叫几个学生过来订正。我不由得感叹道:“真是个机器人啊!”到办公室休息了一会儿,午休铃打响了,今天该我巡视,于是我只好拖着沉重的步伐下楼。来到班上,发现刘老师还在改作业,孩子们都在安安静静地阅读。我对刘老师说:“你都忙一上午了,还不快回办公室休息一下啊!”她抬头微微一笑说:“我还有一些作业要一对一地订正,中午这个时间刚刚好。再说,我也不累,晚上睡得早,也不觉得困。你今天巡视吧?正好我在这,你回去休息吧!”唉——我又被感动到了。
我在办公室休息了一会儿,感觉精神好多了,于是打起精神去上下午的第一节课,路过隔壁班时,发现刘老师也在隔壁班呢。于是,我再次感叹:“这样连轴转,不累吗?真是铁打的呀!”
以上只是我对刘老师日常工作的一段流水账似的记录,只能说明她是一个续航能力超强的机器人,还不能证明她是一个AI机器人(即人工智能机器人)。下面,就让我继续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吧!
我们班有一个神奇的孩子,他看起来一切正常,可是在学习上却有着严重的认知障碍,学过的汉字或单词,当天十个里能记住一个,第二天就一个都记不得了。作为他的语文老师,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打击之后,我对他已经束手无策了。但刘老师是个例外,她的程序中没有“束手无策”这个词。每天的课间十分钟,她几乎都扎根在班上,时刻关注着这位同学,哪怕一天只能背下一个单词也是好的。晚辅时,她也经常把这位同学叫到身边一对一辅导。下班后,还经常跟这位同学的家长电话沟通,鼓励他们不要放弃,指导他们如何帮助孩子学习。刘老师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,滴水也能穿石啊,何况人呢?过了一段时间,当我问她效果如何时,她说并没有太大的效果,我不禁愕然。但,她仍然坚持,日复一日……
都说寒暑假是为了给辛苦一学期的老师们回炉整修、养精蓄锐的,以备下一学期继续呕心沥血。所以,一到寒暑假,老师们都为不用天天替学生们操心而窃喜,让身心得到彻底地放松。可是,后来我从学生们的日记中得知:假期中,刘老师建立了一个英语学习指导群,有需要指导的同学可以随时找她答疑解惑。另外,刘老师还在假期中定期开展英语学习活动,让同学们组成英语小组参与活动,大多数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还都很高。然而,刘老师做的这一切,都是一个人默默在做,没有让一个人知道,真正是默默付出、不求回报。
到底是什么让她能对工作保有这样的热忱呢?我想:如果不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、对学生的热爱,那就是机器人无疑了,程序就是这样设定的。不过,即便是机器人,也有出故障的时候。年前,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,刘老师也没有幸免。年后,虽然大家都痊愈了,但多多少少还是留下一些后遗症的,比如容易感到疲倦啦、胃口不好啦、睡眠质量下降啦等等。刚开学的时候,我发现刘老师的精神头也没有以前足了,脸色看起来也有点憔悴。但是,只要一上起课来,她就像打了鸡血一样,满血复活,从没听到她喊过苦叫过累。有时候,明显听出她嗓子都有些沙哑了,仍不肯歇一歇。
刘老师对情绪的把控能力也非常强。虽然我也是一个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了,但有时也会控制不好。但是,我从没见过刘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失过态、破过功。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,她都能冷静、理性地面对,要么春风化雨、循循善诱,要么语重心长、义正辞严……真是让我自愧不如,只恨自己修为不够。
这就是我的AI同事——刘老师,一个热爱工作、热爱教育事业、热爱学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老师!这个既有超强的业务能力,又有极强的责任心,还同时具有高情商的AI同事,让我有了深深的职业危机感,我要加油了啊!
未完待续,敬请期待。